**圖文經原廠官方授權,未經同意,請勿轉載**
3sixteen在丹寧界是少數擁有「自家獨家布料」的獨立品牌,品牌與日本知名布廠Kuroki共同開發了了14.5oz的100x布料,至今2021已使用超過7年以上,為品牌經典之一。
3sixteen在美國紐約復古圈算是小有名氣,由兩位亞裔主理人Johan Lam(尤翰)以及Andrew(安德魯) Chen創辦。
2014年五月
Chen和Lam頭一次拜訪位於日本岡山的Kuroki工廠,檢驗品牌的15周年特別款布料,順道帶觀眾一同窺看通常為「商業機密」的工廠內部實作。
攝影師Martin Kirby使用VSCO修圖軟體記錄了工廠內部的紡織與染色,,優質的照片也登上了VSCO的部落格與更多人分享。以下就是故事的展開…
“我們飛到了岡山訪問Kuroki布廠,在這個工廠他們包辦一切從無到有的全部生產過程。”
Kuroki是日本「唯二」有能力在自家工廠內進行藍染染色的布廠(一般布廠會與專門供應商購買),這裡是棉料開始經過處理,逐道手續為染色做準備
500條棉紗集合成一綑線,較粗的線圈們再綑成更大的染色單元(見下圖)
每一個巨大的染色單元是由五百條連續的棉紗捆成,這樣的棉捆稱作”Rope”,因此這種染色方式的英文稱作為”Rope Dye 繩染”
(繩染是非常昂貴的染製方式,大多品牌早在80年代就放棄這種工法)
從這裡棉紗開始浸泡到染缸中,前述的棉紗一次一綑五百條快速經過藍染
下圖共有八個染色單元,共四千條棉紗
剛從染缸中拉出的棉紗是偏淺的綠色──這是因為藍染本身需要時間在空氣中氧化才會變成藍色,圖片右側暴露在空氣中更久的棉紗已開始變深變藍
整個工廠的每一個設施都極為巨大,實在難以用一兩張照片概括全貌
基本上每捆棉紗的染色需要進出染缸7-10次,藍染的成色主要端看棉質的類別、染劑的濃度、進出染缸的次數,以及在空氣中氧化的時間長短而定,Kuroki在每一個步驟都可以進行精準的調控。
經過染色,每一綑棉紗綑上高溫的加熱單元上,蒸除水分後乾燥,平躺進到推車上
推車接著被推進下一間房間,由五百條棉紗組成的棉捆,重新被分離成五百條彼此平行的紗線;
在此過程中需要職人高度的專注執行,如果任何一條紗線意外斷裂,職人必須暫停整個過程,找出斷裂的紗線,重新連回棉捆,才能再啟動運行
經過前道手續將棉捆分拆為棉紗,才能進行圖中的蒸烤與上漿,紗線離開這台機器後,會形成十分乾燥類似紙質的手感,
這是一個必經的手續,如此才能穩定的在織布機上進行紡織
這裡就是魔法發生的地方了,在兩間倉庫裏頭擺滿了古董Toyoda織機,全天24小時運行,機器隆隆聲一旁聽起來不大聲,實際震耳欲聾,直到我們走出房門才發現原來如此大聲。
(下圖)藍染紗線排列整齊擺放在織機的一側…
(下圖)…另一側產出紮實紡織好的100x布邊布
幾個月前我們預訂機票的時候,Kuroki告訴我們來訪時不一定能看到我們的100x布料正在被紡織的過程(很合理)
在我們走進另一間房門時,所有人下巴都掉了一半,興奮與驚訝地發現現在恰好,布廠正在紡織的就是我們的14.5oz,100x布料
可惜的是,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染製與紡織的設施駐足,導致沒時間參觀布料預縮處理、最後收尾的過程,即便如此,今天所見也讓人大開眼界了,在一次的,這項經歷也提醒了我們,開發一塊布料背後需要經過多少的努力與工藝。
每一寸的布料皆需經過人工檢驗,確保沒有織布上的失誤及瑕疵,完成品會在機器上捲動經過專業光照,檢驗人員會剪除線頭,並記下任何他注意到的潛在問題
(下圖)品牌主理Andrew,大家可以在Instagram上時常看到他的動態
“以上就是我們在Kuroki工廠的一日遊記,希望各位喜歡我們的照片。
最後幾張照片的完成布料是我們的15.5oz 十五周年紀念款布料,下圖的雙手是Ono先生的,這雙手正是負責將我們的創意發想實現為成品的幕後推手。”
製作布邊布需要很多機具,同時,也需要很多專精技藝的師傅。
-
Commentaires